《倚天屠龙记中太极相关内容》
一、太极口诀
无极而太极。太极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,静而生阴,静极复动。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。分阴分阳,两仪立焉。阳变阴合,而生水火木金土。五气顺布,四时行焉。五行一阴阳也,阴阳一太极也,太极本无极也。
这套拳术的诀窍是虚灵顶劲、涵胸拔背、松腰垂臀、沉肩坠肘十六个字,纯以意行,最忌用力。形神合一,是这路拳法的要旨。
二、太极拳相关情节
《倚天屠龙记》第二十四章“太极初传柔克刚”,张三丰坐关 18 个月得悟武学精要,创出太极拳和太极剑,恰逢赵敏进攻武当,他重伤后将神功绝技传授给俞岱岩,却被乌鸡师侄偷学,老二、老六也得真传。当年少林有小和尚截胡,如今武当又有小道士捣乱。
张三丰说出太极拳口诀和要点后,俞岱岩只懂三层但记住口诀和招式,想着能传承下去。张无忌领悟更多,每句话和每个招式都让他有朝闻道的感觉,初学不到两时辰就能和赵敏手下打得有来有回。
太极拳内形为阴,外形为阳;精神为阴,气势为阳;柔为阴,刚为阳;静为阴(静是指运动时的一种心静神舒休静的状态,非静止之意),动为阳;在上者为阳,在下者为阴;在前者为阳,在后者为阴。阴阳必须互相包容、渗透、贯通、合作,做到“阳不离阴,阴不离阳,阴阳互济”。
三、太极十三势
太极十三势的动作名称为掤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,进、退、顾、盼、定。它是组成太极拳的基本骨架,贯穿于所有招式中,各种招式由十三势中的一势或几势构成。

十三势本无固定招式,根据应敌制敌可形成一定动作和招式,这是运动对敌的结果,所以说“太极本无法,动即是法”。太极拳鼻祖根据《易学》八卦中的卦画、卦名、卦位、卦象、卦与卦的交错,爻位的变化,观其阴消阳长等运动特征和意义,将其运用和贯穿在拳义、拳理之中,创造出“十三势”。
四、相关剧集剧情(苏有朋版《倚天屠龙记》第 19 集)
张无忌等再到山庄发现赵敏烧庄,推测与六大门派失踪有关。众见小昭懂武功生疑,张无忌送珠钗给小昭。
张无忌率领众人上少林追究殷梨亭被袭之事,发现少林寺布血迹斑斑,有“先诛少林,后灭武当”血书嫁祸明教,他担心武当安危先行赴武当,令杨逍等集合徒众随后接应。
武当独剩俞岱岩留守,少林和尚空相求见张三丰并打伤俞岱岩,张无忌假扮小道僮抬俞岱岩找张三丰。张三丰传授太极拳给俞岱岩,让他忍辱负重,此时赵敏来到说殷梨亭也被大力金刚指所伤,韦一笑及说不得揭穿赵敏身份,张无忌请缨代张三丰出手并用太极拳应战,张三丰在旁指导。
五、太极拳施展原文节选
张无忌道:“我新学的这套拳术,乃我太师父张真人多年心血所创,叫作‘太极拳’。晚辈初学乍练,未必即能领悟拳法中的精要,三十招之内,恐怕不能将你击倒。但那是我学艺未精,并非这套拳术不行。”
阿三踏上一步,呼的一拳,便往张无忌胸口打到,这一招神速如电,拳到中途、左手拳更加迅捷的抢上,后发先至,撞击张无忌面门,招术之诡异,实是罕见。张无忌自听张三丰演说“太极拳”之后,一个多时辰中,始终在默想这套拳术的拳理,眼见阿三左拳击到,当即使出太极拳中一招“揽雀尾”,右脚实,左脚虚,运起“挤”字诀,粘连粘随,右掌已搭住他左腕,横劲发出……
张三丰教他三弟子太极的时候张无忌从旁学到很多,如张三丰演示太极拳起手式:双手下垂,手背向外,手指微舒,两足分开平行,接着两臂慢慢提起至胸前,左臂半环,掌与面对成阴掌,右掌翻过成阳掌等。